记者直言:世界杯扩军名额恐难惠及国足,归化已成关键对策
近年来,随着国际足联对世界杯扩军的规划逐渐落地,中国足球再度受到外界关注。然而,尽管亚洲区名额增至8.5个,记者认为,如果国足在未来几年内缺乏有效的归化布局,这一扩军红利或将与中国无缘,反而可能被乌兹别克斯坦等竞争力强的“潜力股”球队抢占。那么,在这场世界杯争夺战中,归化政策究竟有多重要?
扩军背景下的亚洲区机遇与挑战
在世界杯由32队扩军至48队后,亚洲区将获得8.5个名额,这一分配看似增加了中国男足的出线几率。然而,站在亚洲足球竞争的大背景下,各队实力此消彼长,扩军并不代表“赛道变宽、竞争变弱”。近年来,包括乌兹别克斯坦、阿曼、叙利亚等球队在亚洲杯与世预赛中表现出色,已成为国足的强劲对手。这种竞争环境让中国足球面临的压力不减反增。
更为不利的是,国足近年来在人员储备与青训体系建设上步履维艰,球员年龄结构失衡,年轻一代鲜有能力抗衡亚洲一流球队。与之相对,乌兹别克斯坦等队逐步提升青训水平,加大对精英球员的培养,竞技实力显著进步。
归化球员能否成为解题关键
在亚洲范围内,归化球员这一手段早已被证明是提升国家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策略。以西亚豪强卡塔尔为例,其通过注入高水平的归化球员,于2019年亚洲杯中一举夺冠,为后续世界杯主办创造了强大信心。此外,日本与韩国虽然归化力度不及卡塔尔,但也开始尝试突破传统模式,将部分外籍球员逐步纳入体系中。

对比之下,中国的归化尝试虽起步较晚,但在短时间内收获了一定成效。以艾克森、阿兰等为代表的归化球员,一度成为2019年世预赛中国足锋线上不可或缺的主力。然而,归化模式在此后的推进陷入停滞,部分球员的状态与效能也逐渐下降,未能形成持续性的改革动力。
在亚洲激烈竞争格局下,如果国足无法灵活利用归化政策弥补短期内的“硬实力”缺口,将很难赶在其他球队之前抢滩世界杯扩军红利,从而彻底掉队。
赛事对手实力攀升,国足前景堪忧
以乌兹别克斯坦为例,这支中亚劲旅近年来成绩稳中有升,其青训系统贯穿U-17到U-23梯队,并涌现出多名有能力迈向欧洲赛场的优秀球员。早在2022年,乌兹别克斯坦U-23国家队便在亚洲杯中战胜多支传统强队,展现出了后备力量的深厚储备。据悉,乌兹别克斯坦队规划了多名海外归化目标,其影响力难以忽视。
反观中国国足,青训体系面临“断层危机”,虽然国内联赛逐渐恢复活力,但输出高水平球员的能力始终有限。在未来几年内,若无法打造用之即战、战之能胜的归化球员体系,国足恐怕只能眼睁睁看着名额被对手分食。
总结:归化已是短期内的必然之选
世界杯扩军无疑为中国足球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,但这一契机背后更隐藏着严峻考验。归化球员是否能够迅速融入体系,成为解决国足战斗力不足的加速器,将直接决定国足能否搭上这班通往世界杯的“末班车”。
